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1040912台北市立圖書館讀書會帶領人及說故事技巧精進培訓計畫-1

第一堂認知課程針對說故事所需之基本認知與技巧進行授課與討論,作為日後說故事時的先備經驗
時間104/09/12
主題:認知課程(說故事)
主辦: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主講:徐永康
主講學經歷:政大教研所、偏鄉教育、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
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輔仁大學哲學系、政大教育哲學博士班研究
長期開設兒童哲學、兒童文學、心靈哲學等相關研習課程
主講學經歷有關:
    偏鄉教育:如何讓學校有所轉變?台灣50人以下的學校有100多間。沒有學校,小孩要如何就學?造成沒有人想回鄉,關一間學校等於滅一個村。
    台灣兒童閱讀協會理事長:閱讀不只是看得懂字,認字可以從小開始(華德福教育系統持反對意見,有自己的教材教法)。
    說故事:先了解故事背後的意義才能講故事。
    白雪公主為例:1圖畫書的封面就是一個重要的邀請。2魔鏡-永遠說實話(要不要永遠說實話?孩子要不要說實話?希望別人對你說實話?)每一個點都可以停下來跟孩子討論一下,回饋到生命的經驗。3.皇后(元配):繪本的畫面是厚重的帷幕、獨居、沒有侍女、深宮、親自作針線活、血雨雪……反應憂鬱。4.白雪: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當的原因都是為了追求美,追求美的目的是為了追求那個有權力的男人(美麗的女人是最危險的武器)或許,白雪不是那隻小白兔,而是抓住他的那隻龍。5.後母(壞巫婆):追求永遠的美麗,其實是在追求永遠的生存。6.牆上的壁畫:天使手中不平衡的秤,控訴國王以酷刑對待後母,難道做爸爸的在這個事件中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自己不檢討,把過錯都推給妻子,還將她摧殘到死,法有分輕重,這樣做真的公平嗎?或許這個繪者在這裡對故事提了他的疑問。
    繪本畫家都努力的在抓「最真實的型態」,在不可能與與作者確認的情況下,只能想像和書中人對話或是貫穿故事的一致性,是否能讓各家說法,回到本源。
    繪本中的思考教育
    書本的特殊形式,不同材質刺激手指末梢神經,調整固化行為(「固化行為」:明知沒有汽水了還要開冰箱,姿勢不良影響學習運動)

    另外兩本介紹的書:無字書Zoom(小鏡頭大世界)ZOO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軍史館-抗戰勝利70周年特展


前言:
我們這一批四、五十年代戰後出生的嬰兒潮,跟著父母親克勤克儉的從物資缺乏的時代走過來,又跟著孩子走進看似繁華實則空洞的二十一世紀,面對日本侵華這件事的心情其實很複雜的;我們的父母親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中逃過一劫,或是在日軍的轟炸機下倖存,每個人都有親屬或朋友死於戰火之中,或是死於逃避戰禍路途上,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不能忘的國仇家恨,聽著這些回憶長大的我們,小小心靈也有著同仇敵愾的心情;但是幾十年過去,第三代的孩子對於這個歷史的傷痕不只是無感,漫畫、電玩、電視劇、電影明星、偶像團體、精緻的物品、機密的科技……每一樣都不斷的擄獲他們的心,對於日本的情感,他們早就忘卻父祖輩的傷痛了。

參觀軍史館展覽
一邊看著展覽一邊回憶那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人家用的是槍砲彈藥,腳上踏皮靴,腰繫百結帶;我們的國軍手上禦敵的武器是大刀,腳上只能穿草鞋,人家的飛機飛來轟炸我們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建立空軍……即使如此的明知不可為,但是每個人都執干戈以為社稷,明知道是螳臂當車,卻還是要奮力一搏,或許就是因為這一場不公平的戰鬥,激發不甘願國破家亡的人民全面抵抗。

一件件泛黃的文件和照片,傳聞中揮舞起來刀槍不入的大刀隊的大刀,抗日義士們視死如歸的血書,在電視轉播時看過元首英姿颯爽的校閱軍隊時穿過的軍大衣,小時候總是藏在床底下,裝著爸爸畢挺的軍服的木箱、不同軍種的革命軍旗樣式不同,二戰電影裡面日軍飛行員特殊的護目鏡,日本人祈願戰士凱旋歸來的百結腰帶,國父手書聘任黃埔軍校校長的真跡,第一期黃埔軍校畢業證書,我們的第一夫人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候,善用女人最美的武器(溫柔與美麗)在美國國會演講,長袖善舞為國家爭取援助,聘請美國退役飛官陳納德將軍成立飛虎隊出奇招克敵制勝,大屠殺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照片,日本天皇透過廣播向全世界宣告投降宣言的錄影……

看完展覽心情好沉重,誰都不願意永遠背著仇恨,但是這種恨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又有誰能忘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