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流/東山彰良著/王蘊潔譯/圓神出版/2016.6/ISBN 9781335780


從排序一百多號開始,等待了三個月,終於輪到我看了!但是,不知道是自己看不懂還是期待太高,一路看到最後一頁,還是蠻失望的。

五歲時移居日本的作者-東山彰良是台灣家庭出身的台灣人,祖父和父親是大陸變色時遷居來台的山東人(筆名中可見端倪),具有雙語能力的作者,帶著日本的文化背景和處事態度,用日文創作,卻以50年次台灣長大的青少年為敘事主角,以祖父那一代的恩怨,解釋這一代的情愁,用已逝去的眼,流著當時的淚。

作者在給台灣讀者的特別刊序文裡曾提到,小時候曾住在台北小南門附近,從書裡的敘述,可以看見他做的功課,他對於台北的地理位置,方向等等真的蠻熟悉的,他也用許多大事件(老蔣去世、中美斷交、戒嚴時期……)來描述當時的台灣,不過,就像他自己擔心的『台灣讀者比我更了解台灣,這部小說是否能通過台灣讀者嚴厲目光的考驗?』我讀過的心得是:『不行!』很多事件或許他只知道表面的意思,或是表層下面的意思,還有第三、第四、第五……層層不絕的意義,當代的感受和現代的感受又不同,故事主角是跟我們一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看故事的人(我又剛好跟主角同樣是五年紀生)自然也會期待他會有和我們同樣的反應,但是不然,他的反應不是三十年後的釋然,就是自以為是的解釋,還常常不經意的洩漏日本式的應對,在那個人民被愚昧化教育的年代,根本不會有這樣的反應,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如果以他真實的身分(日本人)來當作敘事者,這些錯誤讀者應該都可以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