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悲慘世界》法語:Les Misérables/作者:維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


法國大文豪雨果的《悲慘世界》相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許多熟悉的橋段常常被另外編成兒童故事教化兒童愛與勇敢,例如:主教好心收留剛出獄的累犯尚萬近,但尚萬近禁不起誘惑偷了銀器逃跑,被警察抓回來的時候,主教不只沒有揭發他,反而替他緩頰,說那些銀器是他的贈與而不是他的偷竊,因而拯救了他的靈魂 ……;又例如:在生死一瞬間,隱藏在人群中的前科犯尚萬近,選擇了面對良知,暴露身分去救人,而不是選擇自保、漠視……

長大之後再看這本書,我覺得這不是一部仿寫實的小說,而是一個寓言故事,每個角色都非常獨特,具備極端的個性,例如:芳丁是整社會壓迫的對向,為了養活孩子,女人最寶貴的秀髮、美齒、貞節、快樂與靈魂,逐漸消失。作者直接提出對於社會的控訴:「社會收買了一個女奴,向貧苦、飢寒、孤獨、離棄、貧乏的人收買……貧苦賣出,社會買進。……奴隸制度始終都是存在的,然而它只存在於婦人身上,這便是娼妓制度。它壓迫女性,壓迫弱者、壓迫美貌、壓迫母性,男子卻一點都不引以為恥。」;尚萬近為了養活快要餓死的孩子,偷了麵包而入獄,為了他們逃獄又加重刑期,雪上加霜的服刑19年期滿出來,拿著代表曾經是犯人身分的黃色身分證,走到哪裡都像蟑螂一樣被趕出來,深陷貧困的靈魂仍然是貪婪與自私的,仍然是不安與徬徨的,若不是遇到主教,他還是會繼續偷竊,並且繼續逃亡,就像狂風中的落葉,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權力。他是一個典型的當時社會底層賤民的形象,被貧窮壓迫的永無翻身之日(這也是法國大革夢的時代背景),但是,作者給他的生命增加一個轉折,讓他的靈魂得到救贖,讓他尋回自己的良知,但是他還是前科累累的尚萬近,他還是被警方膺視的尚萬近,重獲新生後,他必須面對忠於良心與苟且偷生之間的拉扯,這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角色啊!最突出的角色是不斷追捕尚萬近邪威,這是一個以權威為最高指導原則,服膺法律,並矢志執行的執法人員,一生以抓到尚萬近為目標,追蹤、監視、等待了一輩子,卻在性命危及之際被尚萬近救了一命,使的他在終於抓獲尚萬近的時候天人交戰,是要報恩,放了他?還是要服膺他心中的最高價值-法律,抓住他?邪威最後選擇放罪犯尚萬近,違背了他這一輩子矢志維護的法律(或許也代表他心中的價值崩毀了?)所以。他只能死,以結束心中這矛盾的交戰。

故事背景發生在法大革命的時代,社會上貧富差距過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苦的人民就像世襲的奴隸一樣被壓在最底層永無翻身之日,困獸之鬥的奴隸們於是翻轉時代,法國大革命就被激發出來;文學作品常常創作於最艱困的時候,就像鑽石,經過高壓與研磨才能展現它閃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