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法維繫關係的一代/作者:米夏埃爾。納斯特/譯者:高瑩君



如果你跟我一樣渴求愛而不得,或是為愛所苦,是因為找不到真愛?還是因為我們找的東西根本不存在?可不可以只要愛,不要受傷害?可不可以有一個肩膀依靠,又能善解人意的男友?戀愛關係可不可以一直在熱戀中?我們愛的是自己打造出來的幻想,還是另一個完美的自己,又或者是智慧美膚鏡頭下粉飾的自己?偶像劇大受歡迎,是因為我們都嚮往那種完美的愛 。
這本書會讓你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作者一針見血了說出我們【渴求愛,卻無法愛】的原因。  


《愛無能的世代》描述的就是這個尋尋覓覓的世代
P8「我們都相信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有更適合我、和我更互補的人存在」......自我膨脹排擠了關係中的對方,......於是,我們不僅慢慢的遺失了自己,又看不清我們的伴侶......或許是喜歡對方沒錯,但是最愛的還是自己


P15
為了避面傷害,我們在感情上追求平滑,問題是,愛情正是一種需要高度投入,並且必然會帶來傷害的東西,它有其粗糙與傷人之處,愛情與受傷是套餐,可是我們都只想單點愛情。
這個世代追求的是完美的自己、完美的工作、完美的人生、完美的自拍、完美的愛、希望一切光滑美麗,其實是因為承受不了碎裂的、受傷的狀態而選擇了一條比較好走,卻永遠走不到的路。
愛情
P22~29
當我們談到愛情,是在說什麼呢?
「我認為,我們愛的是一種錯覺,一個給我們力量和依恃的幻想。這個錯覺對我們而言卻比真相還要真實。」你正愛著某個人嗎?你有什麼依據呢?
我們活在一個自戀的世界裡,而自戀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自戀的人誇張膨脹自我形象,刻意忽視自己所有的缺點和弱點。自戀的人需要不斷的獲得別人的肯定,就像面對一面會說謊的鏡子,永遠呈現賞心悅目的自己,讓人自我感覺越來越良好。這種狀況也會投射在尋覓的對象身上,最後愛上的是一個再適合不過的假象,而這個假想與真實世界裡是誰無關。【我愛上的是我自己,而且只是我願意看到的那部分】
歌德:「我們彼此誤會了,但那是一段美好時光」我們和一個假象墜入愛河,愛上一個錯覺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意識讓我們愈來愈難以和他人建立密切關係,真正的愛讓我們走出這個社會所製造出的退化和懦弱的產物,讓我們拋棄自私主義,在內心深處激發出要為對方和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意願。
P50
就讓我們繼續做朋友吧
所謂的談戀愛只是傳簡訊?
為了維持表面而不分手
只想到自己的事業又想兼顧性慾,只為了自私的偽單身
交友軟體或是約會軟體提供快速的配對媒介,不用碰釘子、不用鼓起勇氣、直接以貌取人,約了就可以上床
情侶之間慎用暱稱
一時糊塗出軌?其實不用坦白
女人期待一個強壯的肩膀可以依靠,但又期待伴侶可以心思縝密、善解人意又聰明機智的人,這兩者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男人期待女人放下緊繃的態度,讓事情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不要刻意為之
自認為萬人迷的男生讓人受不了
真愛只是神話?
受到電影和電視的影響,我們要的只是熱戀時的愛情,一旦認清真實人生與電影的不同,就會大失所望,自私心態作祟,我們希望對方來愛自己,確保持單身心態
沒有人是完美的,除非你愛上他
兩個人在一起後,才是真正要開始下功夫的時候。


職業
我們將一切投注在實現自我這個計劃上,注意力都放在這裡,將自己經營成一個品牌,包括:事業、形象、體態和理想伴侶,我們持續在一種自我優化的狀態中,希望一切會更完美,問題是,我們永遠達不到完美的地步。追求自我實現與完美假象的極致,導致愛無能
「你現在不可能分心,你的時間無法兼顧感情和生活」只會低頭看肚臍眼的人,會錯過所有人。
衝初體制
改變現狀
不空想
保有赤子之心
有些事不能考慮太多,但是我們還是斟酌、拖延、等待,總是可以找到一些反對的理由,我們一直在等待最適合的時機,確保毫無失誤,卻可能附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接受未知的事物,不要再說:「暫時先不要」時光過去不再來
男人與女之間的差異
面具
美化賣相
我們就自己品牌,必須偽裝自己,我們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呈現給他人的形象,好像一場永無休止的應徵面談,我們偽裝自己,直到原本的自己消聲匿跡為止。年青一代靠臉書創造自己,它們是對按讚上癮的一代,他們根據關注度來貼文,透過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生活,對外只呈現他認為最美好的那部分,他等於創造了另一個自己,一個經過美化的版本,一副面具,這個面具戴久了,會失去自己。
面對鏡子,你想看自己的身體嗎?
看別人出醜?
努力打造一個別人認為的幸福
只有簡訊沒有對話
靠願望解決不了問題
網路成癮
網路戀愛的危機-已讀不回之後的臆測,面對面聊天最重要
透過智慧型手機的世界,忽略了真正的生活,大家變成宅男宅女而不自覺,習慣躲在手機後面交流,其實你關注的是手機而不是當事人
滑手機是一種帕弗洛夫制約反應
【愛無能】-是一種依附障礙
說自己愛無能,其實是挑一條好走的路,不強迫自己深入反省的路
有親密關係障礙的人,善於和周遭的人發展良好卻只停留在表面的關係,因為過分理想化(幻想),他們不願接受任何妥協要求自我空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實現自我。
失去與自己的親密關係,失去自身特質,就漸漸失去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