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106/05/21/國家圖書館/楊照-詩經-傳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詩經起源:
夏、商、周分屬於中國境內東、西不同地區,只是在不同時間取而代之成為部落的共主,當周文王打敗商紂時,領土突然擴充,位處西方的周並不了解新統治地區的風俗民情,不知如何管理,於是派采詩官『采風』(記錄當地人所唱的歌)。◎詩經裡記載著當代人的聲韻,不一定都是大道理,追求女子、採藥少婦、貴族對話、母親的辛苦、離婚女子的悲歌、翻牆求愛的男子……只要是民間的歌聲,都屬於詩經收錄的範圍。
◎特別的是,我們聽到了許多女性的聲腔(採藥少婦、棄婦悲歌、待嫁女兒心、思念丈夫……)
創於周代早期。
例如:<國風>以地區來分別。
詩經中的經過了三千年我們還看得懂詩經,是因為中文不是為了記錄語言而創造的文字,所以即使語言習慣,用詞,文化改變,但文字保留下來當時說話的樣貌,我們可以透過詩經,感受三千年前的律動,體會到當時唱看歌者的心情,離開現實給我們的習慣。
四言詩發展到曹操曹植父子已至巔峰,接下來就開始五言詩,這就是語法的改變。
解釋詩經的意義:
在那個歷史時刻,這首詩是如何寫成的?回到文本,自己去感受這首詩要講什麼,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解釋。
◎賞析: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關關(先聽到鳥叫聲)雎鳩(然後看道是哪一種鳥) 在河之洲(!原來叫這個聲音的鳥在河之洲啊!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撥過來好採摘)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躺在床上睜開眼睛)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悠哉悠哉(主觀的認為時間的悠長)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琴瑟(親密的取悅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帶回家煮)
窈宨淑女、锺鼓樂之。鐘鼓(奏喜慶音樂)(音落)取悅
追女生就像採水草,要循序漸進,有一定程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薄言」沒有意義;采()、有(採道了)、掇(撿拾掉在地上的)、捋(伸手拔)、袺(放在裙子上)、襭(綁起來帶回去)幾個字是採芣苢的動作;一群少婦走在路上忽然看到芣苢,記然大家都需要這種助孕的藥,那我們就即興採之吧!

摽有梅,其實七兮。(梅子還有7/10)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今天就是好日子呦)
摽有梅,其實三兮。(梅子剩下3/10)求我庶士,迨其今兮。(今天就來吧!)
摽有梅,頃筐塈之。(梅子都落光了)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我現在就嫁給你吧!)
等待追求的人;少女的青春與梅子樹的年齡

106/05/21在國家圖書館聽歷史學者-楊照講詩經,幾個關鍵字的點撥,就像在闃黑隧道的轉彎處點亮了燈,讓我豁然開朗,三千年前的故事場景與人物像演電影一樣活躍在我的眼前,原來老師說的:回到文本,是這麼美。感受當時當刻的有情世界,那情愫暗生的時刻,電光石火中,當事人內心深處的悸動,是這麼觸動人心。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二讀



這本書一年後再讀一次,收穫最大的是這一篇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翠的推薦序-走進故事屋,這一篇導讀,引導我在故事的感動之外,看到文章的鋪排、結構並賦予它靈魂的魅力,推薦文本身的用字遣詞也散發著優雅與溫度,讓人在學習之餘,感受到握著筆那隻手的柔軟。
她先做文學剖析
   文字部分清暢靈動/循著節奏與動線,見證文字背後的生命文本(文與質)
每個故事的開端,以一句去脈絡化的話語,舖設一條時空甬道,讓主角現身引路,點燃故事靈魂,營造懸念,開啟想像,搶奪讀者的目光。
   敘事策略不張牙舞爪、虛文矯情而是淡描實說卻高潮迭起,簡潔、樸素、
   精確、有韻味,畫面感、戲劇感、臨場感。
再說文章的靈魂
掌握故事節奏與脈動,走入主角生命,見證他們的人生惡鬥,與他們一同呼吸、一同吞吐這個世界濁惡的空氣,聽見生命的幽微泣聲,演譯苦悶、傷痛、畏怯、憤怒、歡喜和絕望。作者本身的故事雖然放在卷末,然而她早已現身,穿梭在字字句句之間,崁入每個故事的場景之中,滲透每個孩子的呼吸與換氣的間隙。
然而,作者並不是要指責母親,她以介入者的立場,穿透母親的生命底蘊,悲憫他們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痕與父權的壓力,理解她們背負著這些枷鎖的同時,還被要求看守、型塑、拆解、揉捏孩子,使孩子們表現的符合父權的要求與固著的偏見。
人物解析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烙印著奮戰後的傷痕,與他們奮戰的不是別人,都是至親,特別是母親。
  每個母親形象各異,卻都是以愛為名的劊子手,(衝突的原因是)用力過度,
   為孩子規劃人生棋局,檢視他們的落子方位與下子節奏,母親的意志,崁入
   孩子的每一顆棋子中,讓他們沉甸甸的難以舉棋。」「這些母親,甚至不知何
   時丟失了自己的孩子。
總結本書精神
愛是一種藝術,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或許不曾被愛過所以不知道如何去愛,有時候努力不夠,有時候用力過度,但更多的時候可以放下身段,尋求和解。」「就算繞過整個地球,親情的微光,總還是會在密林黝深處,閃爍引路,你傷痕累累,但返鄉不會無解。
我唯一與她意見不同之處
她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卻不容許有練習題,因為,至親的愛雖然很牢固,但親情的傷痛也很頑固,父母每一次錯誤的愛情試驗,都可能讓孩子烙下永恆的陰影,埋下隨時引爆的炸彈。」我覺得她說的沒有錯,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做父母動輒得咎,變的連道德、良知、禮貌、品性、生活習慣等等都不敢教孩子,或是連關心孩子也要擔心會不會造成傷害,那反而是孩子的損失。所以,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假愛之名來操控孩子的心態是必要的,除此之外,保留一顆同理心,提醒自己曾經跟孩子一樣年輕過,眼前的生命雖然是由我所生,卻有獨立的人權與自由意志,並相信我們給從小孩子心中建立的那一把尺,更相信孩子良善的本質,更重要的,接不完美的自己,虛心承認錯誤,給親子雙方溝通與改進的機會,我們跟孩子之間不都是在彼此磨合中成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