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吶喊--眾將聽令........你們倒是裡我一下啊!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104學年度文藝營上課筆記--即使片段聽課,還是很有收穫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秦崩-帝國的興起與隕落
作者李開元是四川成都人,北大歷史系學士畢業,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研究秦漢歷史近三十年,秦漢史對他而言,已經不是書本中的文字,秦漢先民就像他的街坊鄰居一樣與他對話,二千多年前的往事、街景、食衣住行、政治經濟、兒女情長、金戈鐵馬,就像在他耳邊發生一樣,但是,就像他自己在文後的跋所說的,動筆寫下這麼生動鮮活的境界、豐富多彩的變遷其實是很困難的,在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同一個時間內出現好多位將來可以扭轉乾坤的英雄人物,每一位人物都有他成長的背景和性格,讓這位歷史學者很難聚焦在單一事件或單人身上。
看這本書的人,除了對於歷史要有濃厚的興趣之外,更要隨時提醒自己把眼光拉高拉遠,以免被層層的事件、人物弄得眼花撩亂,迷失方向。20160201首讀
讀過李開元的<秦迷>、<楚亡>之後,決定把好幾年前讀過,覺得不好看的<秦崩>再開卷讀一次,發現,沒有讀過前面兩本書,讀這本會霧煞煞,前面兩本看過了,再來讀這本書,又覺得這些都講過了,老酒新瓶,何必呢?好吧!或許我的功力還不夠,我只有稍做筆記。
本書從劉邦開始,追述後戰國時代的英雄豪傑,探尋他們的蹤跡與人情風土
劉邦出生的傳說,暗喻著野合生子、趙高是被去勢的宦官,是累世的曲解與醜化、「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三戶指的是:首先揭竿起義的陳勝,一把火燒盡秦都的項羽和以秦制為基礎,創建漢帝國的劉邦。
賈誼的<過秦論>提到,秦之所以速亡,是因為秦始皇、胡亥、贏嬰,三位君王面對已經變化了的形勢卻沒有改變施政的方針,始皇自我滿足而不聽從勸諫,堅持錯誤而一意孤行。二世繼承始皇的錯誤,而更加暴虐加重禍患。秦嬰國勢危弱而無輔無援,孤立無親而救敗無方。
秦末是個唯利無恥的時代,個個急功近利,爾虞我詐,背信忘義,心狠手辣,李斯為了維持地位,毒殺昔日同窗韓非,為了消滅政敵扶蘇與蒙恬,在沙丘與趙高聯手矯詔,逼其自殺,當二世不聽信自己的建言時,違背良心與真理的作<奏請二世督責書>,論理緊湊有序,巧妙的引經據點,避重就輕,順意曲解,以鏗鏘之勢,將黑變白,將曲變直,這一篇文學美才,也見證了二世政權的不可挽救,與李斯自身之誅滅;項羽接受章邯的投降,卻又將二十萬秦軍坑殺殆盡;劉邦與趙高合謀殺二世共王關中,與秦軍約降後再突然進攻,有何信意可言?
在那個時代,角逐於歷史舞台上的政治人物們質樸勢利,不受道德倫理的約束,他們以為人生的根本在於利益,利益與道德無關,當利益與道德衝突時,當拋棄道德。忽視道德倫理的規範和人文教育體系的建設,終於走到極端的道德淪喪,這也是秦帝國毀滅的原因之一。
秦崩20250321再讀
ISBN:978-957-08-3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