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邦查女孩

 

「邦查」(Pangcah),就是阿美族(Amis)的意思,在樹醒著走,遇到過溝蕨(Pako)的鳥,停在山谷就變成植物、憤怒的皮毛到豎的蛇Oway,看到美麗的雲彩後,收斂起銳刺,軟化成黃藤、Lokot這種魚,爬上岸之後睡著了,就變成山蘇了、長相奇怪的魚Palingad,偷偷愛上了海風,跳上岸與之起舞,就永遠的守在岸邊,變成林投樹,那個時候,地球就是一個夢,一個宇宙中最飽滿的夢。

1970-1980,台灣的山林遭大肆砍伐,傳統索馬師(以傳統伐木工具,並尊重山林生長的伐木工),為了快速達到目的,改用電鋸伐木,暗示著索馬師與樹靈之間紐帶的斷裂,巨大的聲響與震動使他忽略了同時發生的大地震而被巨木壓住,最後一位傳統索馬師之死也代表了山林之死,一個時代的殞逝,總會讓人心中留下創傷,透過哀悼這個時代,讓讀者體會與成長。

甘耀明的小說,總是圍繞著台灣的古往今來,經過閱讀,讓讀者對這塊土地生出更多感情和珍愛。

邦查女孩/作者:甘耀明/2015.05寶瓶文化出版/ISBN978-986-406-013-9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水鬼學校與失去媽媽的水獺

 

這公雞遺傳了聰穎,僅睡覺不蒙頭的養生之道,一顆紅艷的頭掛出稻包外,夢呢喃地呼著一泡霧氣,像一個開心暢快、自顧自煮沸冒氣的茶壺。

甘耀明的童話,是華麗而幽暗的,迂迴晦澀,扭曲的筆法,減緩了筆下人物的速度,甚至把細節放大:「揹起了小書包,我使勁的在地上乾泳,得躲過大人而扭過神桌、藤椅和電視機下頭,再游到廚房,手狡猾的賊一把米或半罐醬油,起身殺出後門。」這樣的描寫,小孩的動作彷彿在攝影機的注視下,被慢動作播放,刻意的停格。

甘耀明創作出一種節奏緩慢、故事呈放射狀的新式童話,就像將色彩滴進水裡,渲染出無邊無盡的想像、感受及光影流淌於其間的纖美姿態。

<水鬼學校與失去媽媽的水獺>作者甘耀明/2005寶瓶文化出版/ISBN986-7282-25-6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冬將軍來的夏天

 

閱讀第二本甘耀明的書,一樣也是帶著魔幻的色彩,不過,跟<殺鬼>比較起來,容易讀的多。

小說一開始就投下震撼彈女孩被強姦的場景,舊家具劇烈的搖晃著,好似曾經用過家具的祖先,不忍看到孫女被欺負而顯靈般地抗拒,卻無法阻止慘劇發生,當事者如破碎之人,一次次的法庭攻防,一次次的筋脈剝離,被強暴的經驗已經進體驗地獄了,進入地檢署被將強暴的程以放大鏡檢查的方式重述一遍(「先脫衣服還是先脫裙子?」有沒有幫他口交或是他幫你口交?」中途有沒有換姿勢?」……)好不容易爬上邊緣的被害者,又重新墜入地獄一次。

我們活在一個吃人的世界裡,那些針尖般的絕望,無時拉扯煎熬,叫我們如何走下去?小說裡創造的往生互助會、老人共居、提供了暖意,死亡與善終,無時不在挑動著我們的心,當句號來臨,我們看見緩緩升起的一雙手,用綴滿溫慰的情感與文字,承接起不斷的在荒原凍谷中墜落的我們。

 

冬將軍來的夏天/ISBN9789864060900/作者: 甘耀明/寶瓶文化/2017/05/31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柯記事

只有換換車道、閃避障礙物……兒童樂園的賽車遊戲對真正的賽車手而言實在太無聊了,只好自己假裝壓車轉彎、甩尾或是快速的衝刺以自嗨,最後兩個人去玩最簡單的飛碟球檯玩到把代幣花光為止。
從耐心等我從甜點區回過神來,北投采風、竹子湖追霧、聖人瀑布訪幽、士林夜市啖章魚、炒泡麵,直到最後的遊樂場,48小時內,一個人笑到快斷氣,另一個被無厘頭的對白氣到七竅生煙,語無倫次(牛奶經過高“菌”殺“溫”?@@@@@€¥¢_&%£¥&¥£%¥???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今日最好笑
柯:「你不是去剪頭髮?怎麼一樣?」
我:「有啊!你沒發現變短,變薄了嗎?(變漂亮了嗎?)」
柯:「我覺得你的頭髮一直像鳥窩啊!」
我:「(雖然微嗔,但是覺得好像被說中了,心虛的)哪有啊?」
柯:「沒有啦!鳥窩比較漂亮,你的頭是被颱風吹壞的鳥窩啦!」

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黃昏裡的男孩

 

習慣了作者的長篇小說(活著、第七天、許三關賣血記),第一次看他的短篇有點不適應,每個故事都在正精彩的時候嘎然而止,有點不過癮的感覺。但,還是好看的故事啦

黃昏裡的男孩/余華/麥田,城邦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6.06/ISBN978-986-344-350-6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

 

精明能幹的小鎮姑娘,卻總是接連上當吃虧,長袖善舞的官場贏家,卻在政治鬥爭中被殃及池魚,地方公路局長,意外升官的環保局長,在不同階層打拼的四個人,卻因一場意外事件,被緊密的牽連在一起。

劉震雲的小說文字俐落乾淨,充分掌握落節奏與時代脈絡,題材接近生活,因此受到廣大群眾與影視圈的喜愛。作者以網路用語「吃瓜」來比喻這些看熱鬧的群眾們,包括剛剛闔上書頁的我。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劉震雲/2018.4九歌/ISBN978-986-450-184-7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一日三秋

 

作者是延津人,喜歡跟我們說延津的故事,就他們的說法是噴空,我覺得是天馬行空的編故事的意思。

話說延津有個花二娘,喜歡到人的夢裡聽笑話,把她逗笑了,賞你一顆西紅柿,不好笑的話就要揹著她去喝胡辣湯,花二娘是一座山的神,背上她就被她壓死了,所以,不管你是愛說話的,不愛說話的,幽默的或是嚴肅的,延津人都被準備好笑話,以防花二娘夜裡找來。

說笑話是不得不的事情,嚴肅反而讓人放心,作者巧妙的利用花二娘,描述生活中的不得不。如同他所說的:「什麼是文學?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學出現了。」

一日三秋/劉震雲/2023九歌出版/ISBN978-986-450-562-3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故鄉天下黃花

 


一個鄉下小村莊百年來的政權更替,每一次的更替都大致相仿,每一次都有苦難,有流血,每一次都要選邊站,即使時代更替,物換星移,當生活艱難,面對名利誘惑,這群村民就拿出Q精神,泰然面對這些變化。

中國人在苦難中賴以生存的武器是Q”Q,在艱辛的歲月裡如果不夠”Q”,他們早就絕種了,用嚴峻的態度面對苦難,就是一塊鐵,永遠穿不透;用幽默的態度面對苦難,就是一塊冰,掉進幽默的大海裡融化了。

在時間的大河裡,權力追逐與鬥爭,不過是明日黃化,既可悲,又可笑。

故鄉天下黃花/劉震雲/九歌出版/ISBN978-957-444-699-5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一地雞毛(原名:那些微小又巨大的人)

 


三個短篇,都是生活中的故事,瑣碎、無奈又狼狽可笑。每個人都是正在過生活的小人物,一日三餐、孩子上學、工作、交通……沒有一件事可以輕鬆度過,不論是好過還是難過,生活都在不斷地過著,我們都像故事中的小林,一地雞毛」的場景,是殊相,更是共相。

一地雞毛(原名那些微小又巨大的人)/劉震雲/九歌出版/ISBN978-957-444-476-2

 

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

手機

 

手機的出現,快速地拉近了每個人之間的距離,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手機讓使用者可以輕易的與任何人連絡,成為人類最方便也最信任的工具,相對的,如果手機裡的秘密讓別人知道了,那你就沒有秘密了。

故事分三個階段,1968年農村裡電話出現,找一個人要在當地廣播,整個山區的人都聽得見,那時候消息是透明的;到了二十世紀末的北京,每個人都有手機,所有的通訊都藏在裡面,訊息安全多了;故事的最後一段來到了1927年,那時候不要說電話,偏遠地區連電報都沒有,從山西到張家口想找個人,必須託人帶口信,但是山路顛險,盜賊流竄,軍閥割據,中途總會有狀況發生,最初受託者不一定能真的走到目的地,當時的人重承諾,自己不能走到,就託付給下一個,下一個不能走到,再找一個會去的,於是,消息一個託一個,終於帶過去了,經歷了兩年的時光,急事也變成不急的事了,跟那個訊息快速傳遞的二十世紀末相比,哪一個才是人類真的想要的呢?

<手機>劉震雲/93九歌出版/ISBN957-444-131-8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我不是潘金蓮/劉振澐

 


為了證明自己與丈夫的離婚是假的,李雪蓮告上法院,訴求與前夫復婚後再離婚(這個動機是不是很奇怪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就是她的拗脾氣),一次次的告狀,法官、專委、法院院長、縣長、市長,一直告到了人民大會堂,每一層的官員都認為她是刁民,但這個事件卻成為政客的換血刀,一刀砍斷了整條線,她喊一聲「冤」正好讓對立的政敵把那些市長、縣長、院長……全部撤職,換上新人。李雪蓮年年上訪,年年告狀把所有的官員嚇得嚴陣以待。

話說當年被撤職的其中一個官員,在北京因為年關時買不到車票返鄉而煩惱,想到利用官員們都害怕上訪的民眾的心態,於是在自己頭上舉了一「冤」字,馬上就被身邊潛伏的員警制伏,並立刻遣返回家,被潛返者得到最好的待遇,有臥鋪、有水有便當有菸抽,當然還有人二十四小時監視護送,最後回到家,還承認自己喊冤是假,想回家才是真,這樣一來,壓解他返鄉的員警回去不是成為笑話了嗎?不急,他還幫忙想好理由,讓人家頂著榮譽和功勞,風風光光的回單位去了。

全程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叨叨絮絮了二十年前與二十年後,農村婦女為了辯贏自己說的才是對的,不厭其煩地年年告狀,搞的所有相關人員雞犬不寧等等事件,都是最後<玩呢>這個故事的鋪陳,李雪蓮耗盡一輩子真的告狀,卻告不成;因為告狀被撤職的老史,卻以假告狀而得到了大家擠破頭都得不到的火車票,得以成功返鄉,用黑色幽默畫下句點,像一顆子彈,我出奇不意的被擊中了。

九歌文化出版/ISBN978-957-444-761-9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我叫劉耀進

 

一個從河南鄉下來北京討生活的廚子,說點假話、占點小便宜、買菜偷斤減兩,就像一般人一樣,基本上算是是膽小也善良的,幾經波折,被捲入了官商勾結的利益與秘密,弱勢的他在黑社會、騙子、強盜集團、與高官勾結的刑警之間周折,為了保命,他漸漸地學會把假話說真,把真事說假,看似最無戰鬥力的羊,卻把狼群耍得團團轉。

作者試圖顛覆社會既定的強勢與弱勢,把一個羊吃狼的故事藉由小說的形式,情節推展、環環相扣、離奇的偶遇緊扣住另一個必然,蟬、螳螂、黃雀、彈丸,誰贏故事中沒有定論,但我覺得受益最大的是看故事的我。

看這個故事讓我想到魯迅的<Q正傳>,阿Q好像是個傻子,其實只是判斷事物出現偏差,與社會期待不符,看似鬧了笑話,卻反映了許多中國人性格上的問題,自大自滿、自我感覺良好,思想封建落後、忽略自己的缺點,不思反省等等而劉耀進的智商沒問題,但他的思維邏輯混亂,一條筋認死理,不知變通,很多人不也是跟他一樣,認為事情只有一條路,撞的頭破血流也不停下來想想換個方法找別的出路呢?

這本書獲獎無數,雅俗共賞,老嫗能解,相信大家都會喜歡。

獲得《當代》2007年度最佳(專家)小說獎、被《亞洲週刊》選為2007年十大中文小說、獲《當代》2003年最佳小說獎、獲《當代》2003-2008年最佳小說獎

我叫劉躍進

作者: 劉震雲

出版社: 九歌

出版日期:2008-03-01

書號:0111003

ISBN9789574444748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夜虎

 

除了殖民者,馬來亞混合了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也混和了各式的歷史傳統、文化與迷信,令人不安又奇怪的規則像一隻無形的手掌控著這個世界,他們相信真的有披著人類外皮的老虎,會在暗夜深處,由叢林中進入村莊獵殺人類,其實,對馬來亞而言,殖民者的侵門踏戶不也是披著人類外皮的野獸嗎

故事最後提到,華人世界對於老虎的敬畏,認為祖靈會變成老虎,尊稱虎爺,讓我覺得故事的情節很矛盾,既是祖靈升格為神獸,又怎麼會攻擊自己的村莊與家人?我記得台灣廟宇的虎爺是神明的座騎,會保護人畜平安,怎麼到了馬來亞,就變成吃人的妖孽了?

故事還算吸引人,只不過對於斷章取義的文化見解不敢苟同。

 

書名:夜虎,原文名稱:The Night Tiger ISBN9789865549251,出版社:大塊文化,作者:朱洋熹,譯者:王心瑩,出版日期:2020/12/01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彼岸之嫁

 故事發生在馬來亞的1893年,歷經葡萄牙、荷蘭,最後是英國的統治,小小的馬六甲港灣,有衰敗的葡萄牙堡壘,有荷蘭紅屋市政府,還有現任主宰者英政府當局,島上有馬來人、中國人、印度人,阿拉伯與猶太商人,敘述十九世紀末華人移民社會的生活場景,溶入馬來亞的華人喪葬習俗與鬼怪傳說,潮濕陰冷的冥婚,加入懸疑、愛情、親情、神怪等等情節,故事就變得鮮活了起來,只不過我不懂翻譯故意使用的英語文法,讓我覺得好像在聽一個英國人講中國靈異傳奇的感覺-蹩足。

·         <彼岸之嫁>(英語:The Ghost Bride作者:朱洋熹( Yangsze Choo)/譯者:趙永芬/責任編輯:翁淑靜/大塊文化出版/ ISBN9789865406387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白老虎

 

曾經看過菜市場待宰的雞嗎?

數十隻雞關在低矮的籠子裡,互相啄來啄去,推擠、抓咬,在彼此的身上拉屎,在狹小的空間爭奪一個喘息的機會,整個籠子充滿了長羽毛的肉體受驚的臭味,雞籠上方的砧板展示著剛宰殺的雞肉與內臟,暗紅色的血與肉的油脂在籠子前面滴下來,滿地的雞毛被風吹進牢籠中,關在下方的雞們聞到血腥味,看著自己兄弟的內臟散在四周,他們知道自己就是下一個,但是他們不反抗,不打算逃出牢籠。

這是作者敘述印度貧民的待遇與心態。這個國家所有的人都被訓練成忠實的奴僕,束縛感非常的強烈,即使把解放的鑰匙交到他手上,他還會咒罵你一句,把鑰匙丟回來。家族與個人的命運被蠻橫的綁在一起,人們為家庭付出愛與犧牲,一個人反抗或出錯,整個家族的人都會被主人追捕、毆打、活生生燒死……,種性決定命運,但是,即使擠身富人行列,也必須顛倒生活,配合美國人的作息,賺美國人的錢,成為美國人的奴僕。

小說以給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七封信,貫穿主角巴蘭從貧民區的生活一路成為企業家的歷程。他說:「中國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民主」,但是,鬧劇般的「印度式民主」(地主統一賣出臣屬於自己的僕人的指紋來選出國家領導人),更不足取。一個是窮人不可能翻身的黑暗國度,一個是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改革新天地;一個是讓世人開悟重生的宗教原鄉,一個是文化悠遠卻被破壞殆盡的古老帝國,這當中有許多不可言喻的心心相印與惺惺相惜,信收發的兩端,構成了這部小說內在的人道暗示。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天香

 

生命不以成敗論英雄,灰飛煙滅之後,留下的是什麼

即使天賦異稟,巧手天工,即使滿腹詩書,胸中錦繡,也需要歲月的洗鍊與磨整,累積的經驗才能繡出一方絕品天香園繡

以針線比筆墨,作者以上海的「顧繡」為背景,梳理上海的內在肌理,文化淵源,描繪明末清初的上海浮世繪。

<天香>作者:王安憶/麥田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ISBN978-986-120-491-8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心想事成

 


從未看過張翎的短篇小說,總覺得每個故事都還有很多隱藏的故事沒講完,看得不過癮,雖然推薦序的生花妙筆能然能找出許多精彩之處,但是作者自序裡客氣的說自己話癆,好像手持大號狼毫筆,宣紙永遠不夠大,硯台永遠不夠深,稍不留神,就可能把筆墨濺到紙外的某處。我就是喜歡看這樣任意揮灑的張翎。

<心想事成>短篇小說心想事成/女人四十/盲約/團圓/母親/棄貓阿惶/毛頭與瓶/遭遇撒米娜/玉蓮/沉茶。作者張翎。ISBN978-957-13-7019-4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死者

 

死者-開始,抑或是終結

張翎的小說好看之處,就在一個故事續接著另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結尾,不過有些故事的結尾做了另一個故事的開頭(P33)」,故事之後還有故事,總能循環不息,而且每個故事都好好看。

中篇小說:<死者.><雁過藻溪>,<戀曲三重奏><陪讀爹娘>/作者:張翎/時報出版/ISBN978-957-13-7018-7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鱷眼晨曦

 


如果蒼穹繁星千年僅得一見,試問世間凡人又當如何讚嘆和膜拜,且將這神秘天國的記憶千秋萬世流傳?

故事發生在曾經的英國屬地砂勞越,熱帶地區的莾叢、巨鱷、夜鶯……都是我不熟悉的,作者又參雜了許多虛幻的故事,在真實與幻影之間遊蕩,從外太空到地獄,從英格蘭到砂勞越,看這個故事必須上跟作者快速移動的思維。

多重宇宙構想,像女巫熬湯施咒的一道口訣,讓小說了一些可能與不可能,小說裡違反真實歷史的事件,或許在某一個時空中出現過吧。

<鱷眼晨曦>作者:張貴興/ISBN:978-626-353-208-3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溫州女人

 


三代女人經歷過愛情的不幸,卻又在失去愛情之後依然執著頑強,抓住生命的浮木,掌握可能的機運,活出自己的人生。或許,傷痛是給我們活著的一種感覺。

書中佳句節錄

多倫多,溫州:靈與肉-兩個洋牧師的故事

P310娟娟改寫聖經裡瑪麗亞與約瑟訂婚之後,從聖靈懷胎的故事

瑪利亞早上醒來時完全沒有顯示出即將成為人母的喜悅。她想到了約瑟也許永遠也無法清朗起來的眼神,想到了婆家悔婚的可能性,想到了集市裡婦人們投向自己腹部的匕首般的目光,也想到了肚子裡這個叫耶穌孩子,和他註定要在十字架上結束的生命。眼淚如薄霧模糊她了的視線。後來的日子裡,人們開始稱呼瑪麗亞為聖母,卻很少有人能略過聖母頭上的光環,看見她作為一個尋常女人的哀痛,眼淚蓄在她心裡的時候是湖是海,流出來的,卻只有兩滴。

多倫多:覆水-一家乾洗店的故事

P433

服裝設計師」。娟娟看見這個跟她的名子在一起的片語,這是一個從前在國內學英文時,背得滾瓜爛熟的片語,在這一刻卻無比陌生,過了一會兒才終於明白它的涵義,心底漸漸湧上一股溫熱,那股溫熱在她的喉嚨裡凝成一團堅韌的柔軟,吐不出來也咽不回去,那一晚,她都是在這樣的哽咽中掙扎著。

P435

每一個人都有過去,過去是我們的影子,沒有人可以不帶影子行走。

<溫州女人-一個郵購新娘的故事>作者張翎/200708允晨文化出版/ISBN978-986-7178-48-0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剃度


王安憶不是每一本書都好看

這是我對這本書最直接了當的看法,敘事筆法細膩,觀察入微,是我一直欣賞她的地方,但是這本書分成兩部分,一開始寫知青下鄉插隊,在農村的生活細節,後來筆鋒一轉,又變成在城市裡想像的天馬行空,想法有很多自己的創意,但一直在想像的海裡沉浮,我溺斃了。

<剃度>/王安憶/2002麥田出版/ISBN9789867895950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甲骨文

 

一片甲骨,如何與數千年後變動的中國產生連結?甲骨上一條條的裂痕,就像中國數千年來所經歷的傷痕,那些刻化的卜辭,是否預見中國的未來?

一個駐華的美國記者,從1999年開始,親歷了中國當代所發生的也探訪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在他的筆下,透過西洋人的眼光看自己的歷史與文化,有一種雖客觀卻不親暱的感受。

例如音樂,他說西洋的音樂像流動的線狀,而中國的音樂跟中國字一樣是塊狀的,我不以為然,我覺得中國的音樂就像中國的文章,是一個活動景色,是流動的,如行雲、如流水,是突出的、立體的,聽過<百鳥朝鳳>的嗩吶,就能體會如同身臨叢林水邊,時而婉轉,時而尖嘯,眾鳥此起彼伏的引吭高歌,並同時拜服在鳳凰的羽翼之下,這樣的生動活潑,怎麼會是冰冷又笨拙的方塊呢?如同文末最後一句話,甲骨文學者曾說:那些(甲骨文)是音符,我們得自己把他譜成樂曲。雖然讀完厚厚的一本約4公分的書,我仍然認為,中國文字是活的,從甲骨文開始,一直蛻變成長,到現在仍然隨著時代而變動,後代的人必須找到他的密碼。

<甲骨文>/作者: 何偉(Peter Hessler)/ 出版社:八旗文化/ ISBN9789578654990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睡吧,芙洛,睡吧

 

1860年,小女孩被活不下去的父母賣到遙遠的英屬巴克維爾,憑著頑強的生命力,為自己換取自由與財富,在乾旱的土地上紮下根,如野草般逆風而長。

佳句筆記

P197

芙洛覺得她摔成千片萬片的心,又慢的一片一片的長回來,只是裝心的骨骼散了架,裝不下心了,她竟癱軟的像一灘爛泥。心裡明明有一千句話,嘴顫動著,卻一句也說不出來。

P265燈籠

燈籠沒點著的時候,本來就是紅的,可那是閉著眼睛的紅,那紅瞎在夜色裡,叫夜給生生吞吃了,誰也見不著。可是燈籠一點著火,眼睛噗的就睜開了。那是柔柔暖暖的紅啊,轉身就把黑夜吞吃了。那紅把暗夜咬出許許多多個洞眼。鎮頭的人站在鎮尾,只覺得一街的紅盛不住了,肥肥膩膩地從人眼裡流到人心裡,又從人心裡滲到人臉頰上,於是,心熱了,臉也熱了。

<睡吧,芙洛,睡吧>

作者張翎/ISBN978-957-13-5483-5/時報文化出版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流年物語

 


作者在每一個章節引入一件與主人公密切相關的物件,扮演全知者的角色,例如不離身的手錶、錢包,在屋簷底下築巢的麻雀、牆角下竊聽的老鼠。這種敘事手法是我所看過張翎的作品中(<餘震><金山><陣痛><雁過藻溪>)蠻新鮮的寫法讓我看得愛不釋手,看完馬上再看一次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她貼切的描述許多身心狀態,讓我覺得絕妙無比,想筆記整理出來,讓自己再度回味。


P7貧窮拖著一個巨大到沒有盡頭的影子,這個影子在貧窮自身消亡之後,還會存活很久。貧窮不只是生活狀態,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一個世界觀,是決定人際關係的潛意識。劉年一直活在貧窮的影子裡,後來再巨大的財富也未能使他擺脫那片陰影,對貧窮的懼怕和羞恥感,使他終其一生試圖用各種方式來逃離貧窮對自己的心理控制,一旦套上了貧窮的軛,終生都將是它的僕役。

P12塞納河

不是最寬不是最窄不是最短不是最老……..不像多瑙河曲折綿長,不像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那樣,用自己瘦弱的河床,年度氾濫,來哺育著謎一樣的文明。不像恆河,慢的幾近於靜止的流速和亙古不變的耐心,一粒沙子一粒沙子堆塑著成聖的神話。揚子江從六千米雪山縱身一躍的壯烈和決絕。尼羅河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一寸一寸開闢道路的耐性。亞馬遜河一手撐起雨林另一首摧毀岩石的喜怒無常。讚賞尼加拉瓜河用驚天動地的落差製造驚心動魄的瀑布的匠心。

P15知道丈夫有婚外子的全力

從無知懵懂墜落到清醒徹悟的驚惶,在無知的舒適圈待得太久了,感覺觸角被惰性瓦解,細胞失去了彈性,思考能力被摔成爛泥。無知的時候路只有一條,閉著眼睛也知道怎麼走,清醒了,眼前突然生出許多岔路,不知何去何從。與其在清醒中痛苦,何不在無知中快活?無知是一張最好的保護膜,裹住真相的毒汁,沒有人需要真相,可是人非得踩過真相的刀山火海,被真相扎得體無完膚…………她身上的某些部分已經死了,另一部份卻不肯跟著死去,她其實不想清醒,她被清醒狙擊了,她毫無準備的被清醒帶到了死亡的分界線上,就在她差一點踩上死亡時,突然再度清醒,從清醒中清醒,那是痛上加痛。

P21全力學法語

五十四歲的記憶是一面網眼很粗的篩子,無論撒上去少料,留在上面的,總歸是幾個可憐的小顆粒。每一個法語字眼順著她的腦子走一圈,再從她的舌尖溜出來的時候,早已被沿途的路障修理面目全非,母語的土壤太硬太實,容不得外語在那上面扎下根鬚。那寥寥幾個潛伏在她喉嚨口的法語詞彙,遠遠不夠搭建這樣一個冗長複雜的句子。

P26互相角力抗爭的母女關係

她靠在女兒肩上,女兒被她的舉動嚇了一跳,身體在撤退與堅守得猶豫中僵成了一塊石頭。

P138事發後破天荒得給全力買不是耐髒顏色的新衣新鞋,妹妹的過年才能穿

是的,全知沒有傷,用不著一帖救急的止痛膏藥,可以在該穿新衣服的時候,從從容容的穿上,可是她不一樣,她的新衣是一場惡雨之後的傘,她寧願在有太陽的時候打赤腳,也不願在這樣的雨後,得到這樣一把傘。世上的好東西莫非都得在災禍之後捯得到嗎?

P333劉年在法國的香榭大道珠寶旗艦店

隨便看看…..

看什麼呢?手錶還是首飾?還是戒指?

不買手錶,她從不戴項鍊

那麼,要什麼樣的戒指?店員用排除法,精準的鎖定了目標,把男人逼到角落,角落只能招架……當男人看到戒指上的價碼,心裡暗自換算成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