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大師開講—書店裡的影像詩上課筆記



在這個連鎖店林立的台灣,走在高雄街頭和台北街頭看到的街景幾乎是一樣的,麥當勞、肯德基、頂好、誠品、小七、……你見不到經營者的真面目,只有制式化回答客人問題的店員,同樣的展示商品的方式,只有在獨立書店或是二手書店(不只是書店,所有獨立的小店都是)摸到的是真的人的溫度,與真的人交談,獨立書店的個性每一家都不一樣,當這些小店被連鎖店取代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或是記憶好像被挖掉了一塊,心理空蕩蕩的……
這是夢田文化製作,侯季然導演拍攝的40個書店、40個人的理念、甚至是40個地方的文化、40個房子與曾經住在房子裡的人發生的故事,導演用鏡頭帶著我們看到每個人的堅持和對社會的關懷……

嘉義洪雅書房
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串聯社會運動的書店
他的書店就像里民中心,大家常常在那裡討論各種公共議題,最近一次的討論:
獨立書店之所以能獨立,與獨立發行及獨立創作者或小出版社的關係與合作,因此,這周三晚上不能錯過, 1217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於洪雅書房,桃園的逗點文創的夏民要特別南下來為洪雅書房開講:關於出版,我想說的事。
簡介:一個儲存在作者電腦裡的word檔案,得經過什麼樣的手續,才能變成讀者手上的那一本書?出版人從書籍企劃發想、設計開始談起,分享自身經驗,帶你重新探索書的世界。
走到書店門口,發現玻璃門關著,照著老闆留的電話打過去,亂烘烘的現場……老闆又不知道去哪裡聲援了「喂!老闆,我從很遠的地方來,想到你的書店參觀,可惜你不在……」老闆:「沒關係,沒關係!門旁邊不是有一個花盆嗎?鑰匙就在花盆底下,你自己開門進去看
就是這樣一位對人不設防的老闆,吸引了附近的老客人支持他的理念,自己組織起來排班,輪流幫他顧店,讓老闆又可以開店又可以繼續關心社會的各種議題。
老闆名言:人會死,書店的精神不會死。
          不要看不起自己的老房子,就好像不要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一樣。

台東晃晃書店
懷念一隻貓的書店
老闆收養了一隻失去聽覺的貓咪,貓咪因為平衡的關係,走路總是在搖頭晃腦,因而貓和書店都取名叫晃晃,這個子拆開來是””就像台東的陽光,在這個空間裡,流浪的動物會自由的進出覓食,有緣分的就會留下來。
書店同時提供旅途中的背包客一個暫時歇腳的地方(讀書會剛剛讀完的歡迎餵食,雙毛四腳曾經在這裡借宿一晚),老闆在各地募了一些書,辦了一個帶著書去旅行的計畫,讓來住宿的旅客帶走他想看的書,大家回到自己的國家或是居住地又紛紛的把當地的書寄過來送給書店,讓下一位旅人帶走;後來晃晃車禍過世,老闆靠著每一位住過晃晃的旅客寄回來晃晃的照片來度過哀傷,現在,晃晃的項圈還掛在窗戶上,就好像晃晃還在一樣。


台中魚麗人文主題書店
雪中送炭的書店
經營者本身經歷過未婚生子,家暴、離婚……等生命的經歷,相濡以沫的聚集在一起,由於對閱讀的喜愛而走出傷痛,覺得閱讀這麼美好的事情一定要跟大家分享,於是開了這一家與做菜結合的書店,他們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禮拜四,一定做便當給台中看守所的死刑犯鄭性澤吃(此案的偵辦過程被認定有重大瑕疵,是人權團體疾呼營救的對象),每次送去的時候,開心的像是在過節,她們覺得「雪中送炭的那個一定要送到對方手上」也因為這位死刑犯吃素的關係,她們研發了好幾道美味的素菜食譜,輪著做給他吃。
討論:對事情的看法抱持彈性,和獨立思考的態度。

宜蘭小間書菜
用書換菜的書店
文化人夫婦回到農村,租了一間舊的輾米廠改裝成讓大家交換書菜、吃飯、聊天、小朋友閱讀的地方,夫妻倆每天花很長的時間彎著腰在天裡面檢秧苗的煞星福壽囉,堅持不用農藥,老闆驕傲的說:「因為我們是友善農場」老闆覺得「小間」在日語裡面是六個榻榻米的大小,這樣很好,小小一間就夠用了。
名言:「小間」--物慾的最小量化,心靈的最大量化。




花蓮舊書鋪子
蒐集回憶的書店
曾經開在詩人楊牧的故居東益印刷廠的舊書鋪子保留了很多印刷廠的老東西,另外還有舊照片、舊帳本、準備廢除的老舊火車站日據時期的報表……在這裡可以看到花蓮的生活軌跡,侯季然導演竟然在這裡找到老師的老師年輕時的照片呢!有一次老闆收到一本手寫的書,還去Google作家的生平,認識這位寫書的人。



台北牯嶺街人文書店
投注一生經歷的書店
喜歡寫作的退伍老兵因為在軍中寫作不自由,退伍之後就開了這一家小書店,一開就開了40年,他會把破舊的老書從新裝訂,封面掉了的再粘好封面,書背上用工整的毛筆字寫上書的名子,逛他的書店好像在欣賞他的書法展。


以上提到的書店只是那40間書店裡的九牛一毛,花一點時間看一下導演像行腳僧一樣一家一家走訪的書店,會看到更多人的故事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