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續讀王家祥--關於拉馬達仙與拉荷阿雷

       對於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文化,該怎麼再多了解一些?口傳歷史?圖騰?石刻壁畫?歌謠?服飾?紋面?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以前都是通過漢人之筆的描述,這幾年漸漸看到原住民自己的解釋,王家祥藉由一位走過好幾個國家,觀察過好多族群活動的日籍人類學家之口描述這兩位布農族英雄與部落的活動和價值觀,讓我從更新的角度看原住民抗日事件。
        這本書第二個故事--卡帕蘭記,從英國人類學者的眼睛看日據時代的台灣,每個女人穿的都像蝴蝶夫人、不習慣沒有床的塌塌米、無法忍受與其他男人共用同一池熱水洗澡、學會一次只欣賞一個藝術品的房間擺設、沒有隱私的日本房間......又是另一個的角度。
        第三個故事--劉三貴,只有一小塊靠近山坡的荒地餵不飽肚子,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去山裡補毒蛇以貼補家用,對於泉、漳之間的械鬥從來都不關心,因為不管誰打贏了,水和肥都不會分到他的地上;意外在路上被抓兵,被迫從軍的他,跟著劉永福的黑旗軍節節敗退,今天這個港口失守,明天那個城被攻破,同胞們血流成河,屍體像颱風過境的漂流木,塞滿了整個河面,越是久攻不下,對這個城池的報復就越慘烈,政治冷感的劉三貴終於不再想逃跑,而是想要把日本人打回去才回家......從"捕蛇者"看台灣易主的歷史時刻,又是一個新的角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