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爸爸的家傳菜2--爸爸少小離家,17歲的他帶著15歲的弟弟跟著部隊逃難到台灣落腳,這個吃不慣台灣米的北方漢子,腦袋裡思念的還是黃河北岸那黃澄澄的麥芒,嘴巴還是喜歡麥香,胃還是習慣消化麵食,但是這個被海峽和政策阻隔的遊子啊!他無法像候鳥一樣飛回故鄉,咀嚼媽媽的味道,只好自己摸索著、揣摩著、回憶當他還不及桌案高的時候,掂著腳尖,家鄉的父老們是怎麼將這些菽、粱、麥、黍…..做成食物的,再根據殘破的記憶,一遍又一遍的嘗試和失敗,做出屬於他自己味道的家常麵食。

第二篇~守歲水餃
我們全家都愛吃水餃,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自己吃了幾顆水餃,每次吃到盤底朝天的時候,才驚呼:「吃完了?剛剛不是下了一大鍋嗎?」唉!歡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這麼快。

很小的時候,爸爸一邊做麵食,會給我們一小塊麵糰在他的麵板旁邊玩,桿平、捲起、再壓扁、加一點麵粉、再桿開、包一點餡料、捏起來……啊!不小心掉到地上去了,撿起來拍拍灰塵又繼續玩,玩到白麵糰的顏色變的灰灰的時候,大人那邊的水餃也包好,可以下鍋了。慢慢長大,爸爸開始手把手的教我包水餃,冷水和麵、揉麵、醒麵、再揉勻、搓成長條型、滾刀切成大小一致的髻子、灑麵粉、一一按壓成錢幣大小、再灑麵粉、右手用桿麵杖把麵團由外往中心推,另一隻手快速的幫助小錢幣轉圈讓另四周圍均勻的桿平,最後變成蛋黃小的像蚊子咬的荷包蛋的形狀,一張水餃皮就完成了。手工桿出的水餃皮吃起來比機器餃皮有彈性,煮的時候不容易破,煮熟了也不容易黏在一起,但是好吃的內餡卻是決定水餃是否誘人的關鍵,爸爸最愛吃的就是韭菜肉餡,胡瓜、白菜、高麗菜都是我家水餃的腹中菜,這幾年爸爸對我的茴香水餃也讚不絕口。這麼多種口味的水餃裡面,最特別的應該是除夕夜的那一頓水餃宴,過年吃完年夜飯,大家玩樂、聊天、吃瓜子、看電視、熬到晚上11點半的時候,爸爸就會拿出早就調好的餡子,把我們小孩都叫過來,開始包素水餃,這是家鄉守歲的習俗,吃完素水餃就長一歲了!北方人的素水餃其實很的,韭菜、蝦皮、香菇、冬粉、蛋皮,再加一點麻油提味,不再加鹽巴(後來我自己做會再加一點切碎的豆皮進去,增加內餡的緊實度),12點一到,家家戶戶開始放鞭炮,互道新年好的時候,水餃剛剛煮好,吃一頓這樣清爽又好吃的水餃再去睡覺,飽滿又沒負擔,老祖宗真的好有智慧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