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狼圖騰導讀與心得




閱讀的背景沈石溪的動物小說
《狼妻》批著狼皮的動物學家假扮公狼深入狼窩欲做野地調查以了解狼的生活,孤身的母狼為了養活孩子,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冒牌丈夫,卻將計就計的利用這個極可能是殺夫仇人帶來的食物和槍枝的保護來養大孩子並且等待狼群回來……
《打開豹籠》兩隻花豹對滿山的崖羊予取予求,就像開自家冰箱似的,肚子餓了就去抓一隻來吃,那肆無忌憚、目中無人的樣子引發旁觀的人類的不滿,於是人類出手干預,把兩隻豹子囚禁了起來。失去威脅的羊群們一開始還幸災樂禍的去嘲笑他們的敵人,但是,沒有天敵的威脅之下,羊群開始分裂,不聽從領導指揮、懶散怠惰、癡肥笨拙,此外,由於羊口越來越多的關係,造成食物緊縮,原本和睦團結的羊群為了爭奪有限的食物而對立、內鬥,最後,羊群們終於發現,他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花豹,雖然那是他們的天敵,會吃他們、會殺他們、但是,也因此而保持了生態的平衡與他們的體力、警覺性與團結心。……
這些兒童文學雖然故事淺顯易懂但背後的寓意豐富,也開起了我對野生動物的另一種視野,學會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眾生。這些閱讀背景的累積才讓我注意到茫茫書海中的《狼圖騰》,在此之前,我對於狼還是停留在:「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等負面的印象。

閱讀感動
1966年一個漢人(農業耕社會孕育長大、被儒家思想箝制的腦袋、同時受西方新思潮起發),越過長誠,到了蒙古草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學習蒙古文化與智慧,這樣的碰撞會產生什麼火花?作者用主人翁陳陣的眼,帶著我們這些漢人們體會不一樣的世界。
農耕社會裡的鐵則就是辛勤耕耘者就有飯吃,只要守著自己這一方田地埋頭苦幹就對了,所以面對侵入者,防禦的方法是把自己連同財產鎖在堅固的圍牆內,小自圍籬大至長誠,農耕文化的邏輯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整個社會狀態是靜止、安靜、互讓的,久而久之,人也跟他們種的農作物一樣,牢牢的吸附在土地上不想動了。游牧民族的生存鐵則是【落後就要挨打,不消滅敵人就要被敵人消滅】,所以他們必須不斷的戰鬥,跟天鬥、跟狼鬪、跟蚊子鬪……他們的民族性是動態的,跟著水草動、跟著季節動、跟著狼群動……防禦的方法就是攻擊,絕不能坐以待斃,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且不管是否真有其事,作者讓這兩個世仇的民族互相對話,就是一個很酷的想法,更巧妙的是,他安排的這個角色是飽讀詩書學貫古今的大學生,所以他具有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與西方如達爾文優勝劣汰的思想,由這一雙眼來看雙方文化的差異,具備了包容和體諒,讓故事更容易切入。
狼群的智慧、羊群的心態、人與狼的相處,以狼為師、環境如何養人、人如何對待環境……我相信每個人看這本書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不管如何,文學能做的只是提問,接下來,就是自己思考的時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