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莎拉的鑰匙--封面模糊的照片就像這個故事的開始模糊不清,混沌不明,像水底的浮屍一開始看不清楚面容,只見水泡越來越大,最後終於浮出水面。

植物的根深入泥土,不管陷多深,最後仍回歸一線,就像這個故事雙線的進行著,一邊是生活裡的柴米油鹽,表面上看似和諧的家庭、恩愛的夫妻、相敬如賓的親戚、勾心鬥角的同事......實地裡暗潮洶湧,錯綜複雜,似乎總是有什麼不對勁,但是大家都沒有勇氣說破;另一邊是60年前發生的歷史悲劇,是這個以自由為傲的法國的瘡疤,不管底下怎麼化膿、怎麼腐爛,大家都不想去揭開表皮上好不容易凝固的結痂。

長期住在法國,卻一直被當作外人的"美國女孩",一反身邊的巴黎市民漠視這個事件的態度,果斷、堅持的持續採訪這件事,到最後幾乎已經偏離身為記者原本採訪的新聞和專題了,但是,這個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曾經發生在自己常常經過的街道上,無辜的孩子甚至死在自己的家裡,她做不到無動於衷,無法矇住眼睛假裝自己看不見,正義感驅使著她一定要找到這些被隱藏的事件和人物,讓他們知道即使一切都過去了,還是有人記得他們,還是有人在乎他們曾經經歷的折磨和苦難。

很多人說,揭發這個事件就像開啟潘朵拉的盒子,揭開之後才悔不當初,因為太多不受歡迎的事物被揭露,人們沒有能力承擔這些,就像追這個事件的女記者茱莉亞,最後與丈夫離異;莎拉的兒子知道媽媽因為猶太籍而家破人亡的故事之後,震驚的無法接受,導致他自己的婚姻破裂,可是,茱莉亞的婚姻真的就是因為這著事件而毀的嗎?她的丈夫如此傲慢、花心又不尊重她,決定離婚的當刻或許痛苦,但是離了婚之後對她而言生活品質不是更好嗎?如同這個冬賽館事件,或許法國人在那個時候有萬般無奈,但是他們還是向納粹交出了當初他們伸開雙臂歡迎來歸的猶太子民,犧牲猶太人的生命換得它一時的苟全,這個事件就像家裡的祖先犯了過錯,子孫們與其努力的掩飾,不如勇敢的面對,2012年8月24日法國總理歐朗得的演講,終於做出表率,帶著全體人一起面對這個歷史的遺憾,就像莎拉用猶太文不斷反覆囁嚅著的"切記,勿忘。"

直接駛入集中營的火車軌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