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過動兒的祭孔大典--我與我那與眾不同的孩子



台北市的孔廟坐落在大同區,所以幾乎是"自古以來',每年孔子的生日趴就是由附近學校協力完成的,大龍國小負責佾生(舞團)服務(著黃色衣服)、成淵國中負責樂生(樂團)服務(著紅色衣服)、我們因為是"明倫"高中嘛!負責禮生(現場服務員)服務(著深紫色衣服)就像當年在明倫堂讀書的學生每天都要到大殿祭拜一樣的理所當然。(正獻官、分獻官、陪祭官等大官或是校長等等穿深藍色,通贊、引暫與禮生穿一樣的深紫色衣服,整個大典上,身分用衣著顏色標示的很清楚,一目了然呢!)




庭逸從小就對文史哲類感興趣,大約從幼稚園開始吧?每個假日都會來孔廟的明倫堂參加讀經活動,論語、唐詩、弟子規、老子......朗朗上口,上高中後聽聞明倫有獨樹一格的禮生社,可以近距離接觸孔子,親身參與祭孔大典的活動,這個文青當然不會放過囉。

在密集的訓練之後,爺爺奶奶和我參觀了祭孔大典前一天的彩排,正式的祭孔大典的工作人員要在凌晨三點半集合,著裝准備先家祭,大家看到的祭孔大典是凌晨六點半入場的公祭,所以很多民眾或是外籍人士甚至記者,都選擇今天來觀禮。









祭孔大典的過程,除了舞、樂之外,配合整個典禮進行最重要的配角,就是做各種服務的禮生們,當然還有各種道具......啊不是啦!是"祭器",配合演出。
庭逸分配到的工作是"洗手小弟"(祭孔時,主祭人要先正衣冠、洗手後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左圖左上角,有水壺、水瓢和水盆的那一桌,就是庭逸顧的"攤位",負責把水舀出來幫主祭官洗手;庭逸很羨慕那些拿大傘、斧、扇、香爐......的同學們,除了看起來很威風之外,最重要的是拿這些祭器的同學們要配合整個祭典的進行走位,也就是說可以走來走去的意思,整個祭孔大典(不包括四步一停的進場和退場,也不包括其他的等待時間)總共90分鐘,一個注意力只有五分鐘的過動兒在這90分鐘內都要嚴肅、莊重的站在那裡不動,連原地踏步都不行,實在是一種煎熬。


在鳴鐘、擊鼓之後,從佾生開始所有人員按照五拍五拍的鼓聲入場,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大約過了一個世紀那麼久吧?所有的人員全部就定位,終於聽到台上的司儀(禮生裡面的"通贊")用他略帶台語的腔調唱道「鼓初嚴」(這可是在台灣的祭孔大典啊!這個台語腔真是太親切了!)......擊鼓三次,所有祭祀官就定位,終於啟扉(孔廟的大門只有孔子才能走,所以大家平時進出孔廟只能走偏門,祭孔大典時才會把大門打開讓孔子通行)、瘗毛血、迎神、等等,儀式終於開始了。





我們運氣很好,位子剛好就在庭逸的"洗手台"後面,可以看到庭逸的背影,但是典禮實在太久了,爺爺奶奶乾脆利用庭逸當背景照起像來,爺爺奶奶~人家過動兒都還再忍耐著捏!!你們怎麼??(而且兩個人並排起來剛好擋住庭逸的背影,我技術好,保留了一點點在左上角!)......還好中間不斷的有可愛的佾生跳舞,樂生奏樂等等,當我聽到那熟西的台語腔宣佈「撤班」的時候,馬上補捉庭逸的鏡頭,哇!真厲害耶!雖然是一臉倦容,但是還是保持"肅穆"的表情喔!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所有人都撤回後台,啊不是啦!是廟埕的後方,所有參與祭典的人員為自己與同事鼓掌,宣告並慶祝"典禮完成"(終於可以休息了)








我跑去後台,拍下他一臉賴皮,癱瘓在地上的樣子,不過當他帶起帽子,出來跟爺爺奶奶一起合照的時候,又恢復剛剛那個"禮生"嚴肅的表情,或許孔子要求的"正衣冠"在這裡冥冥中被遵循著?













後記
以前庭逸擔任禮生服務,我這個做家長的只有看到"留宿通知"而已(祭孔大典當天所有工作人員在早上六點半之前全部都要就定位,留宿在那裡老師指揮掌控,學生準備等等都方便很多)庭逸畢業後......


今年幫組長印給禮生服務的學生的資料的時候才發現其實還有一張叮嚀學生該注意的事項.....
注意禮貌,對資深禮生要恭敬,要其尊為老師。
注意儀容,步伐要穩健,表情要莊重,眼神不可以亂飄......帶領長官敬香、走位時不可以只顧著走自己的,忘記後面還有年長的長官們。
使命必達,典禮的時間很長(約90分鐘,但是這只是我們觀禮者看到的,不包括事前準備、四步一停的步伐幾乎龜速的進場和退場,退場後還要在後面嚴肅整齊的排好隊伍,等待老師宣布解散等等......)要求孩子不管現在餓不餓,一定要吃早餐,否則在祭孔大殿上昏倒就難看了......
心存感激,典禮結束後集合,大家都幫自己也幫同學、老禮生老師、帶領老師鼓掌,合照後一定要記得謝謝帶領你的禮生老師(他們願意每年帶著新面孔做同樣的事情真的了不起!!)
原來,我的孩子參加祭孔禮生服務的同時,學到這麼多東西啊!!



再"後記":庭逸高中的導師就是我們"明倫禮生社"的指導老師,本身就是歷史老師的他,對於原本一竅不通的祭孔典禮有著歷史人的使命感,從2008年他還是學生活動組組長的時候就一肩扛起帶領與訓練禮生的責任直到現在,雖然這個工作吃力不討好,但是老師教育孩子盡心盡力,風雨無阻,那份熱忱真的如孔子所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以下是訓練過程中老師拍下的照片,從一開始生澀笨拙的樣子、雨天穿雨衣練習、上場前同學們互相幫忙穿戴、到釋典大典當天記者才能拍到的珍貴鏡頭。(右下角那位帥哥老師就是我們的習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